講 座 一
講座題目: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進出口企業成本與風險管控
報 告 人:孫喜云
報告時間:2020年11月25日(周三)13:30-15:00
報告地點:眾創空間105教室
講座內容:
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全球經濟和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導致進出口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惡化,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進出口企業是對外貿易活動的主要載體,連接著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其成本水平與結構均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成本的上漲與外部風險的加劇都制約了進出口企業的發展。講座以成本為切入點,一方面分析進出口企業面臨的成本變動和主要外部風險;另一方面剖析進出口企業成本變動的宏微觀影響,并以進出口企業的訴求為重點探討政府政策支持的原則與要點,最后以此為基礎從“企業自身”和“外部政策”兩個維度提出降成本、避風險、促增長的發展對策,助力進出口企業突破“摩擦”重圍,在非常經濟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此次講座,可以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增強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也可以引發學生對專業學術前沿的思考。
報告人簡介:
孫喜云,教授,會計學院副院長,成本管理研究所成員。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經驗。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企業財務管理領域的研究,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省級課題3項,參與多項省級研究課題,曾榮獲遼寧民辦教育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講 座 二
講座題目:跨文化視角下的文化隱喻的對比與變遷-以中新文化為例
報 告 人:夏傳真
報告時間:2020年11月25日(周三)13:30-15:00
報告地點:眾創空間104教室
講座內容:
文化隱喻是一種認知現象,是一種研究具體國家或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對人類的思維方式、語言使用、藝術創作等方面影響深遠而巨大,目前還處在初探階段。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認知觀下的隱喻研究在西方得到蓬勃發展。現在的學者們更是對隱喻與文化、民族心理、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關系進行論述和討論,并從其他學科中吸取營養進行跨學科的研究。本次講座圍繞跨文化視角下的文化隱喻概念、教育、少數民族、“戰舞”三個方面分析文化隱喻的變遷、中國與新西蘭兩國文化的比較研究探討文化隱喻的功能及堅持傳統文化復興,激發中華民族創造力等方面展開探討與研究。通過講座,有助于聽眾從宏觀上了解文化隱喻完整的體系概念,更加深入了解文化隱喻在文化研究中的優勢,擴展和深化對文化復雜本質的認知。
報告人簡介:
夏傳真,公共外語教研部副教授,省人大代表、市政協特邀信息員、市第十五屆婦女代表大會代表。主要承擔大學英語教學與社會民生等方面的相關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省、市級課題1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參編教材1部。